网站首页 > 扶贫帮困 > 定点扶贫 > 正文
 

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时间:2013-05-28 21:46:14  来源:   作者:

 

2012年,我校定点帮扶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局以及海南州扶贫开发局的支持下,在共和县扶贫开发局的具体指导下,继续按照《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新一轮省直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青贫组[2010]4号)精神,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效益到户等帮扶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调研,多渠道落实项目资金,积极协调落实帮扶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定点帮扶村基本情况
文巴村地处共和县黑马河乡东部,东与本县塘格木镇相连,南与本县切吉乡接壤,西隔色格水和本乡正去乎村为邻,北连烟波浩渺的青海湖。东西长约11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330平方公里,海拔在3200-4131米之间,平均海拔3342米。年均气温零下0.1℃,年降水量160毫米左右。
该村距乡政府18公里,辖5个牧业社,共有牧户368户,总人口1612人,全部为藏族,其中劳动力779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47人,小学文化程度593人,文盲519人。适龄儿童222人,入学219人,入学率为98.65%。通电342户,水井19眼,高标准畜棚90座,村级简易公路16公里。村内有佛教寺院一座,僧侣106人。
该村有党员55人,其中女党员7人。支部成员6人(含我校挂职锻炼人员1人),村两委办公室及党(团)活动室1处。医务人员2人,村级医务室1间。村委会由正副主任和各社社长共7人组成。
该村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业,全村拥有草原53.6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40.6万亩,全村现有牧户全部实现定居。2011年末,全村各类牲畜存栏24542头(只),其中牦牛8142头,羊15997只,马403匹,人均拥有牲畜15.22头(只),年内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858.34元。全村现各类汽车54辆,农用车14辆,摩托车138辆。
该村现有贫困户94户,268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的特困户42户(含五保户10人),93人。一般贫困户52户,175人。贫困面达15.82%。残疾人41人,孤儿7人。贫困户中2012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7户,17人;1000元至1100元之间的12户,28人;1100元至1200元之间的11户,24人;1200元至1300元之间的15户,49人;1300元至1400元之间的22户,57人;1400元至1500元之间的27户,93人。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和充实扶贫工作领导班子。根据扶贫实际需要,组成了以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工会、校办、纪委、组织部、教务处、后勤管理处、财务处及民族师范学院海南校区综合办有关人员为成员的新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工会。领导小组主要对定点扶贫的重大工作进行研究和决策,制定和实施定点扶贫规划,协调解决定点扶贫工作中的事宜。并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局《关于省定点扶贫单位选派干部到贫困村挂职扶贫的通知》(青组字〔2010〕14号)精神,选派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的我校副处级干部俄赛多杰到定点扶贫村挂任党支部副书记。进驻文巴村后,他吃住在村里,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
(二)深入群众中间,扎实开展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宣讲活动。根据省委统一安排部署,青海师范大学抽调15名干部职工,由一名校级领导带队,于2012年3月1日至3月28日,在文巴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活动。为了做好宣讲工作,让广大牧民群众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了解省委、省政府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所开展的“五送五帮五推”活动和实施的各项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政策,宣传好群众、教育好群众、引导好群众、鼓舞好士气,把大家的认识特别是牧民群众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的一号文件精神上,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夯实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基础,在这次宣讲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转变宣讲方式,突出一个“活”字。在宣讲中,工作组成员立足各家各户因忙于接羔育幼和开展草畜平衡工作的实际,进村住户,通过举办党团员和村级组织干部培训班,逐个召开各社社员大会,走帐串户、慰问走访“三老”人员(老党员、老基层干部、老积极分子),与德高望重人员以及富裕户、贫困户的座谈以及与群众促膝谈心,巡回宣讲等多种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形式,深入宣讲党的政策,宣传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加收入,进一步夯实牧区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教育引导牧民群众重视提高自身素质,大力宣讲推动牧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文巴村村民在春节期间开展群众性联欢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树立健康向上的新风尚、新思想。通过宣讲,广大牧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热情得到激发,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得到增强。
2.精选宣讲内容,突出一个“广”字。根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安排,这次宣讲内容多、任务重。宣讲中,我们以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为主线,以扎实开展“五送五帮五推”活动为主要内容,详尽地讲解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知识,国家在牧业生产、游牧定居、退耕还林还草、劳动力培训、计划生育、文化教育、民政救助、医疗卫生、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省委对加强和改进农村牧区党组织建设的一系列要求,以及州、县党委和政府集中开展“维护稳定、服务发展”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我国的扶残助残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新农村建设八项实事工程的具体内容等等。此外,还根据牧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了树立环湖牧民诚实有信的良好形象、加强民族团结、转变经营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加强人畜疫病防治、强化妇幼保健、推进民族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在选择宣讲内容时,既做到面面俱到,又突出重点和难点,保证了宣传内容的广度。
3.突出宣讲效果,谋求一个“细”字。为使宣讲工作落到实处,避免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我们十分注重宣讲实效,在进驻该村当日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宣讲计划,力求使宣讲达到宣传、教育、引导、鼓劲的好效果。宣讲中,宣讲人员紧密结合牧民生产生活实际,力求用通俗易通、深入浅出的语言,讲明讲透党的政策。在时间紧、任务重、藏文材料又缺乏的情况下,大家不辞劳苦,挑灯夜战,分工协作,整理与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用藏文翻译和注释,先后翻译和撰写了近三万字的藏文宣讲材料,力求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深、讲明、讲透党的政策。宣讲中,我们首先对有关概念进行详细的串讲,加深理解深度,然后再进行详尽的讲解,并针对牧民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宣讲期间,为把党和政府的民生之情融入到群众心中,大家不畏严寒,顶风冒雪,有时乘汽车,有时骑摩托,有时步行,开展集中宣讲11次,走访和慰问了36户牧民家庭,进一步增强和深化了宣讲效果。因宣讲深入人心,宣讲组部分成员还应邀到黑马河乡正却乎村进行了宣讲。部分村民、村两委和乡委乡政府领导在谈话中多次希望青海师大以后还到黑马河乡宣讲政策和畜牧业科技知识。
4.开展帮扶活动,注重一个“实”字。为深入贯彻省委 “五送五帮五推”主题活动中的“送温暖、解民忧”要求,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宣讲组在共和县卫生局,黑马河乡委、乡政府,共和县医院,黑马河乡卫生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3月7日开展了“送卫生、解民忧”义诊活动活动共诊治病人207名,共免费发放各类药品价值达7923元。3月17日开展了“心系民众送温暖、扶贫济困献爱心”为主题的慰问贫困牧民群众活动,为文巴村20户贫困村民发放了价值5000余元的大米、面粉、清油和砖茶。全体宣讲组成员还把学校配发给自己的被褥当场捐赠给了走访过的特困户。
5.巡回调查研究,讲求一个“深”字。在文巴村各社解读文件、讲解政策、现场答疑的同时,宣讲组全体成员走帐串户,与群众促膝谈心,进行面对面、心交心、细致入微的交流,深入开展村情民意调查,了解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情况,倾听他们对加快环湖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根据省委农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每到一处,先向群众发放《百村千户调查问卷》,待宣讲结束或走访群众时,全体成员用藏语一对一地向村民详细解释问卷内容,要求他们据实填写,在为省委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同时,对牧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增强了宣讲的针对性。
(三)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加强工作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落实扶贫项目和资金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
1.继续深入调研村情民情,打好开展工作的基础。挂职人员坚持深入基层,按照《文巴村农牧民收入分组调查表》、《文巴村农牧民家庭基本情况及收入调查统计表》、《文巴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表》,对该村贫困户情况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中,坚持深入牧户家中,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一方面仔细询问牧户家庭基本情况,一方面与村两委提供的情况进行核对,完成了文巴村农牧民家庭基本情况及收入的调查统计,分村、社编制了《文巴村农牧民家庭基本情况及收入的调查统计表》。
2.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落实扶贫开发工作。我校挂职人员在校党委的有力支持下,主动与州、县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了解有关文巴村的各类项目建设情况,并积极争取落实新的扶贫项目。经我校挂职人员与村两委领导的多方奔走,一是投资181.5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6万元)在共茶高速公路角什科寺院入口处实施33户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乡上配套实施了该处4公里通电工程,7公里自来水入户项目。二是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认真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落实禁牧面积    259032亩,草畜平衡面积242968亩。按时发放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总补助金额为2954772元(其中禁牧2590320元;草畜平衡奖励金额364452元)。
3.捐款捐物,积极开展“户帮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解决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根据青海省扶贫局等十二个单位近期联合下发的《关于动员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开展“户帮户、一扶一”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青扶局〔2009〕13号)精神,按照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扶贫扶志,扶持典型,切实使贫困群众得实惠,最终实现结对帮扶、脱贫致富的目的的要求,校机关和教辅机构以党支部为单位,教学单位以院系为单位,由一至两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牵头,结对帮扶若干贫困户。结对帮扶的重点放在制定和落实贫困户年度脱贫计划,寻找市场,提供信息,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所需资金、物资,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每年年末,为解决该村部分贫困户燃眉之急,我校各校区发动师生员工先后捐款捐物,2012年共捐款    元,捐物折款       余元。
三、几点体会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抓好牧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核心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各方面的支持是群众脱贫致富重要力量。扶贫工作一定要得到上级政府、州县有关部门、村企联合单位、定点扶贫单位等多方面支持,争取到资金与项目,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活力。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扶贫,思路上指导,观念上创新。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两年的扶贫实践,发现该村的扶贫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是我校作为落后边远地区的高校,自身经费十分有限,无法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进行扶贫;
二是该村社会发育程度不高,传统观念更新缓慢。广大牧民千百年来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知识和劳动技能相对缺乏。该村文盲率达到38.40%,青壮年文盲率高达87.06%;
三是定点扶贫村贫困面大,经济结构单一。文巴村为纯牧业村,绝大多数村民经济收入完全依靠畜牧业,村民中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很少;
四是由于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一遇灾情,因灾返贫问题比较突出;
五是村级组织建设不力,村党支部未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建设发展目标和计划,把各项工作办实、办好。
(二)采取有效形式推进各项工作。结合文巴村的实际情况,搞好调查研究,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多研究些点子,多出些思路,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地方有关部门、扶贫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为新牧区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
 
 
 
便民服务
列车时刻表  |   万年历
 
  健康指南
·支原体肺炎预防知识 01-08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06-29
·新冠疫情“二阳”来袭的情况... 06-29
·牙齿杀手,牙周炎的前世今生.... 03-31
·倒春寒对⼈体有哪些危害 03-28
·​冬季养生知识 10-14
友情连接
 
 
 

工会  版权所有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38号  联系电话:0971-6307667    E-mail:3435635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