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主管理 > 校务公开 > 正文
 

在青海师范大学第八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时间:2016-11-28 20:46:48  来源:   作者:

  强化内涵  凝练特色

全面推动学校向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型发展

——在青海师范大学第八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刘同德

201678

 

 

各位代表:

我受校党委、校行政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圆满收官,学校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硕果累累、亮点纷呈的胜利收官之年;是步履铿锵、砥砺前行的继往开来之年。学校上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不断深化改革共识,精心谋划发展蓝图,大力推动转型发展,主动拓展交流合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提升办学水平,成了许多可圈可点、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大事、喜事、好事,学校的办学实力、社会声誉得到了显著增强,改革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2015年,学校制定完成《青海师范大学章程》,开启了依法治校的新进程;启动大学生德育提升工程,立德树人工作成效显著,学风、校风明显提升;卓越教师培养成果丰硕,“西部农牧区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纳入教育部“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我校学生在2015年青海省首届本科生教学技能竞赛和第三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成绩骄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创新高,年终就业率达到91.68%,较上年同期增长2.56个百分点;科研项目经费大幅增长,获得经费资助1671.8万元,比上年增长55%;对口支援工作实现重大突破,与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两所“985院校签署对口支援合作协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迈出新步伐,与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建“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成为我省首个集科学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于一体的政校共建新型智库;国际交流合作开启新篇章,与世界名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签订校际友好合作协议;新校区即将竣工落成,搬迁工作已经启动。2015年取得的新成绩、新成果、新成效,不仅得到了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可,也得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2015年全省高校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取得了历史新突破,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这是全校师生共同团结奋斗的成果。在此,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各位代表及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来,面对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牢牢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持走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之路,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在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学科优势、提升科研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拓展交流合作、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开创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教书育人取得新进展

学校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制定教学改革重大政策。持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高水平大学建立本科生联合培养机制。坚持开展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建立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根据麦可思公司跟踪评价报告,2012-2015届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程度和核心课程评价均呈上升趋势,对母校的推荐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创新”、“西部农牧区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两个教育部教师教育改革项目顺利推进,教师教育特色优势更加凸显。学生在全国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和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获批国家民委及青海省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藏汉双语教育特色更加突出。基础教育成效显著,各附属中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今年高考附中取得了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

(二)学科专业建设获得新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成功获批3个一级、12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实现办学层次历史性突破。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增至1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增至64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增至26个。新增12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3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重点学科增至14个。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组建藏文信息技术、青藏高原环境变化过程等17个创新团队。“藏文智能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创新团队获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经过五年建设,基本形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生态学、中国史、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领域的优势学科群。

(三)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

科研项目与经费及成果获奖项大幅增加。五年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74项,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20%。获得科研资助经费7071.11万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237.3%;教师人均年科研经费达 1.81万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242%。科研成果获奖数达48项,较“十一五”期间增长45.4%,其中,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1项。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家基础研究重大专项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4项,科研经费1020余万元。加大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实施支持重点学科建设科研创新计划,在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优秀科研成果奖励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奖励优秀科研成果900项,奖励金额191.2万元,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增长108.7%。科研成果产出持续加快,承担中藏药材种植技术推广、特色产品开发等政府科研计划项目16项,取得发明专利成果 17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立德树人呈现新气象

启动德育提升工程,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和德育实践学分,将德育纳入学生学业学分系统,形成了动员组织有力、部署实施规范、师生反响热烈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学风、教风、校风得到很大改观和进步。马永贵老师被评为全省第二届“最美青海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新成果。

(五)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人入选青海省“135”人才计划,5人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6批次单位(学科)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引进聘用“昆仑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4人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由“十一五”末的46人增至113人,实现翻番,比例由5.78%提高到14.47%;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由41%提高到73.24%。遴选培养学术领军人物、拔尖学科带头人和创新教学科研骨干60人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持续提升。顺利实施第三轮岗位设置和全员聘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六)毕业生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不断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内涵,组建“优秀毕业生就业宣讲团”,坚持举办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特设岗位等考试培训班,持续强化就业创业宣传和培训载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积极主动举行多元化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扎实做好“西部计划”、“青南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重点就业项目,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批“西宁市优秀创业孵化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省内高校前列。“十二五”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十一五”同期增长8.71个百分点。

(七)开放办学开创新局面

与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在学科建设、联合培养学生、教师学历提升等方面取得实际成效。积极争取,主动作为,与兰州大学、山东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合作协议,提升对口支援的层次、能力和水平,形成了1+N团队式对口支援合作新格局。与海西州、玉树州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基础教育合作服务平台。与省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建“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成功承办了2016年青洽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校企政深度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美国、德国、台湾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20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合作交流。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7所国外高校签订校际友好合作协议。以学生交流项目为依托,与港澳台高校在文化、学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双向交流取得显著成效。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德国、美国参加专业培训,开放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八)依法治校迈出新步伐

制定完成《青海师范大学章程》,奠定了依法治校的坚实基础。对全校各类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和集中清理,废止各类制度47项,沿用73项,修订92项,新建59项,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三基”建设为依托,坚持开展各类岗位培训,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精心谋划,科学编制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14项子规划,为持续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九)党建思政工作展现新活力

认真抓好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干部队伍政治素养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工作被省委组织部评为“高原先锋”党建品牌二等奖并在全省推介。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在民主管理与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校团委多次荣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4年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计划,建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媒体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学校获得西宁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民族师范学院获得“全省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不断完善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维稳工作常态机制,维护了校园和谐稳定大局。

(十)新校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作为我省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教育项目,被列为青海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于20139月开工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要求”,克服施工工期短、地质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影响,战胜重重困难,历经3年艰苦努力,占地面积1303亩、投资近20亿元的新校区即将竣工落成并实现搬迁,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抓住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抢抓制高点,“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高于预期,部分指标超额完成,工作有发展、有亮点、有突破,标志着“十二五”胜利收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历届领导班子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奋进的结果;是全体教职员工顾全大局、爱校敬业、努力拼搏的结果;是全校各单位、各部门求真务实、苦干实干、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历届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学校工作,推动学校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准确把握大局,抢抓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权;必须坚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学校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充分发挥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汇聚推动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回顾五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转型发展任务任重道远,特别是学科师资队伍水平与转型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学科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优势学科特别是高水平学科数量、高层次科研课题和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缺乏学术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等。面对我们存在的短板和差距,不进必衰,缓进即退,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们没有退路,只有下定决心克服不足,勇出重拳破解难题。不但要咬紧牙关、迎头追赶,而且要深化改革、勇往直前,推动学校事业取得新突破、新胜利。

二、科学规划“十三五”,全面推进西部地区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统筹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高等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只有准确分析研判“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和形势变化,认清学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才能更好地谋划好今后发展的思路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们面临更好的政策机遇。一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描绘了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青海省“131”建设战略提出了“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和目标,这是学校“十三五”发展的根本遵循,为我们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高校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国家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抢抓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必将大有所为。三是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打开了新一轮对外开放新局面,为高等教育在更广阔的范围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四是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和藏汉双语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五是国家在各个领域的综合改革必将破除发展障碍,释放发展红利。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校通过实施大学章程等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将大大增强学校的发展活力。

“十三五”时期,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虽然学校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显著成就,但是,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还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一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学校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适应新常态;二是促进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多元化成长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精品师范教育品牌和特色还有待进一步凸显,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强化,基础教育师资职后培训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高端人才、领军人物缺乏,人才队伍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五是在地区布局中,与省内其它高校如何错位发展,如何办出师大特色,如何创新发展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谋划。

同志们,“十三五”时期,是学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质量迈上更高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推动转型发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为了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突出发展重点,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青海省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青海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学校编制了《青海师范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现已提请大会审议。

目标引领方向,目标凝聚力量。“十三五”时期学校的总体目标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大幅度提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各种办学条件和支撑要素整体优化;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功能进一步凸显,科教结合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应用型综合大学。

发展定位是:通过五年努力,使学校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特色更加彰显,藏汉双语教育国内领先,优势学科特色方向全国一流,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更加突出,建成西部地区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的应用型综合大学。

发展思路是:坚持一个根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保持两个稳定:稳定总体办学规模和教师教育规模。推进三个转变:推动从以文理为主的师范大学向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变;推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推动由相对封闭办学、关门办学向开门办学、开放办学转变。突出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需求导向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五个显著提升: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发展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及对外开放交流水平显著提升。

奋斗目标要靠具体工作举措来保障和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围绕办学规模、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继续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办学条件、基础教育等10个方面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具体目标。《规划》提出了五大方面20项重点任务和20个行动计划。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以生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教育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培养质量。破除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强化学科发展内涵,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内部各要素的协同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协调性、系统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特色引领,铸造发展品牌创新培养模式,做精做优教师教育。构建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做强做实藏汉双语教育牵头成立“青海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做大做特旅游教育。铸造一批品牌项目,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四是坚持转型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结构性改革,服务青海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努力使我校成为青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社会进步的“推动机”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不断推动学校走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贯彻落实学校章程,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创新学校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构建规范高效的运行模式。推动教育开放发展,营造发展的良好环境。

《规划》部署五大重点任务的方方面面,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实现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必将成为全校师生员工为之奋斗的行动纲领。

三、着力抓好2016年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主要任务就是狠抓规划落实,把战略部署转变为实际行动,把规划蓝图转化为发展现实。当前,时间过半,但全年的任务却没有过半,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下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本科教育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本科教学工作改革。做好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工作,完成《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优制度,健全以“三级三类”教学评估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推进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构建起适应转型发展需求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完成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任务,开设3个以上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加大学生实训实践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力度。认真开展置换培训及师范生顶岗支教工作。

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继续实施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做好卓越中学、小学全科、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实施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学校与省内各级地方政府、农牧区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师范生机制,精准服务全省农牧区基础教育发展。完成“国培”“省培”项目计划,提高培训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聘请1-2名院士,年内引进培博士不少于25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达到17%。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考核办法,做好“昆仑学者”聘任和年终考核,“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选拔和第八批“省级骨干教师”期满考核工作。圆满完成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推荐工作。

(二)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有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持续强化学科建设。制定并启动“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完成1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硕士点论证工作。完成1个博士后工作站的申报建设工作。完成20个学科创新团队的搭建和建设规划工作。

推进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编制学校转型改革方案,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新办理工科专业建设,应用型专业达到学校专业总数的60%以上。推进校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立项建设2-4项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项目,30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5项本科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完成2012年以来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研项目的中期督导评估和到期项目的验收工作。

做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完成教育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做好11个学术学位硕士一级学科参加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完成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校内自评工作。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立项建设2016年研究生课程项目。制定导师考核制度,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开展20门研究生精品课程培育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论坛系列讲座工作。加强研究生实践教学,完成10个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和挂牌工作。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营造良好学术风气。

彰显藏汉双语教育特色。制定藏汉双语教师培养能力标准。推进国家民委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制订实施基地专项建设规划。积极申报民族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做好招生培养工作。

(三)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全面增强服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制定出台科研成果转化办法和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管理办法。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年内省部级科研项目申报数达到280项,确保科研项目经费较去年增长10%。加强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动态管理,保证项目结题率达到85%

加强科研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等高水平智库建设,建立优秀科研成果平台。改革管理体制,全面强化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管理。实施博士点建设阵地巩固工程,聘请院士担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强化一流学科特色方向建设。

(四)以校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软实力

继续强化德育工作。围绕“校风建设提升年”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加强校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工,确保校风建设出实效、见成效。继续深入推进德育实践学分,切实把道德教育和实践养成融入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改善精神风貌,营造良好学风校风。

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师德先进集体。健全师德教风监督考评制度,建立违反师德禁行“七条红线”的问责惩处机制,促进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推动优良教风建设。

(五)以向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型为契机,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

实现“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结合学校实际,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和学科专业、人才队伍、校园建设等14个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操作性。做好规划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工作,明确目标方向,落实重点任务。推进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体系建设,做好宣传学习贯彻章程工作,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健全内部治理体系。

做好新校区搬迁工作。按计划完成新校区工程建设任务,实现整体搬迁。完成海南校区整体移交海南州工作。积极筹划新校区搬迁及新老校区运行工作,确保平稳有序推进。

做好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实现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9%以上,初次协议就业率达到6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并规定相应课时。建立健全就业工作考核体系,对院系就业工作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计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

做实资助工作。健全奖、贷、助、勤、补、减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确保专款专用,杜绝截流、挤占和挪用。建立贫困生数据库及特困生数据库,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征信知识和诚信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控制在15%以下。创新学生精准扶贫工作,实现精准建档立卡。建立健全未就业毕业生、“双困”毕业生档案,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

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口支援工作交流,积极作为,精准对接,完成与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的年度工作计划,以1+2的模式联合培养10名左右研究生。推动产教融合,落实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协议,联合成立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实现2个专业的招生。与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市政府联合成立盐湖学院。

开展60周年校庆活动。认真筹划,周密安排,开展校庆学术、文艺等系列活动,营造喜庆、热烈的校庆氛围。通过60周年校庆活动,展示办学成就,凝练师大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提升社会美誉度。

(六)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保障,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多渠道反腐倡廉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构筑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环境。强化共青团、工会、老干部和统一战线工作,调动发挥各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继续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重任在肩。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准确把握发展思路和基本要求,认真落实工作部署和重点任务,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努力谱写学校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便民服务
列车时刻表  |   万年历
 
  健康指南
·支原体肺炎预防知识 01-08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06-29
·新冠疫情“二阳”来袭的情况... 06-29
·牙齿杀手,牙周炎的前世今生.... 03-31
·倒春寒对⼈体有哪些危害 03-28
·​冬季养生知识 10-14
友情连接
 
 
 

工会  版权所有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38号  联系电话:0971-6307667    E-mail:3435635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