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校党委、校行政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1、把握大局,超前谋划,科学引领学校各项工作。2010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及国家和省教育大会精神,积极研究探索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入分析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研究制定青海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科研实力,明确了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强为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的能力,推动全年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大力推进,持续深化,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以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国内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和同行专家的支持,努力落实中央、省级财政项目经费投入,健全组织机构,实施学科各类资源整合,健全学科建设规章制度,不断凝炼学科特色,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教学督导和学生督教、评教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地理科学专业成为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科建设工作的发展势头良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持续深化。组成评估专家组对本科专业进行评估,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深化教考分离考试和学生网上评教工作,深入开展考风考纪检查。全面开展教风学风建设,实施教师全员听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书育人的理念得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风得到进一步转变。
3、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引培并举,重在使用的原则,完善规章制度,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训力度,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49%,较上年提高4%。科研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投入40余万元经费资助出版学术著作、奖励优秀科研成果、支持开展学术交流。全年共获批国家各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 35 项,资助科研经费448.8 万元。启动学校科技创新计划,投入经费资助89万元,对培育教师科研素养及科研实践能力,提高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4、抗震救灾工作扎实到位。迅速行动,发挥优势,有力支持全省抗震救灾工作。积极组织捐款捐物活动,全校上下积极响应,捐款共计832658.2元。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派遣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及时赶赴灾区对受灾师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担负灾区相关心理救援师资培训任务。选拔处级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前往灾区支援重建工作。14次接待灾区转移学生及随队教师6114人次中转就餐。为教育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全省教育系统指挥部署救灾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受到好评。
5、学科公共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教育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实验室建设、网络服务、图书文献保障、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支撑服务平台建设有所增强。顺利完成“藏文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立项、省部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500万元建设项目,2010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项目进展顺利。与韩国顺天大学合作取得新进展。分别与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蒙大拿大学间开展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资助项目“青藏高原草原动态影响因素研究”。与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马六甲技术大学和白俄罗斯明斯克管理学院签订校际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与美国犹他州各高校的合作,为我省与犹他州省州合作搭建桥梁,奠定合作基础。
6、各类教育稳步发展。民族教育积极争取支持,改善民族师范学院办学条件。民族教育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不断强化,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函授教育建设果洛教学点并实现招生。继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教育合作办学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逐步提高。全年成人教育规模达到11000余人次,办学总收入比上年增幅32﹪。研究生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地理学、历史学、生物学等8个学科获批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新遴选10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增10个研究生招生方向。
7、深化全员聘任制改革,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发展。不断深化聘任制改革,分别制订出台了教师、职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岗位考核管理办法、《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工作量计算办法》、《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业绩计算办法》等,为新一轮全员聘任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构建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分类做好干部培训教育工作。
8、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学校内涵建设步伐,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为活动载体,紧密结合党建思政、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实际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工作,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员工,加强基层组织”四大目标任务,全面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较好地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得到了省委第四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9、党建工作、团学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审计监督,取得了良好效果。组织召开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积极探索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开展了学生党员发展审批工作试点。召开了第十一次团代会暨第十三次学代会,顺利完成团委、学生会的换届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认真学习贯彻强卫书记《我眼中的青海》形势报告精神,积极开展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活动,教育效果明显。
10、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校园整体安全稳定。财务工作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积极争取经费支持,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加强对饮食供应、食品卫生、车辆运行、冬季供暖、消防安全等工作的监管力度,实施解放渠引水工程,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高度重视校园稳定工作,不断强化领导,探索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进维稳工作常态化。在全校广泛开展思想与法制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员工提高认识,切实发挥各级党团组织作用,层层强化工作责任,不断细化和落实维稳责任,严格追究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按照规定予以处理,保持了校园的整体安全稳定。妥善处置应对突发事件,将事件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保证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风学风建设仍需加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推进;干部队伍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和为新青海建设服务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维稳工作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完善。
二、学校当前面临的主要形势和任务
2011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校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好基础,推动学校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
201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优化专业布局,加快学科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深化人事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被确定为管理水平提升年。
一、启动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引领学校发展
1、启动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目标。根据编制“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抓紧完善各项子规划,制定规划任务分解分工方案,提出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重点改革配套实施办法,采取多种方法开展学校“十二五”规划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持服务基础教育、为青海乃至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方向,以培养优质基础教育师资为重点,努力把学校建成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社会能力更加全面,省内一流、西部知名、国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的师范性综合大学。初步完成传统师范大学向现代教师教育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目标定位。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强化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完成3个授权学科和6个支撑学科资源整合工作,提高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完善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引进、任用、评价、激励的机制和政策,加强协调配合,抓好任务落实,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学校整体发展的制度体系。
3、推动新校区建设。根据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按照全省教育大会的部署,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按照“总体规划、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设立专门机构,完成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估、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动工兴建。
二、立足学校全局,突出工作重点,有力促进学校发展
1、优化专业布局。认真运用专业评估成果,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深入探索加强教师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子,综合分析,分类调整,强化师范专业优势,统筹非师范专业和新办专业建设,优化办学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健全专业评估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专业与就业、市场相协调的发展机制。制定新增硕士点评审办法,完成新增硕士点调整设置工作,优化硕士点专业布局。
2、深化岗位聘任工作与机构改革。认真实施全校第二轮岗位聘任工作,完善各类岗位考核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创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探索院系管理工作科学运行机制。
3、推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深化教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完善加强教学保障机制建设,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学分制培养方案,构建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教研室工作,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突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全省教育大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稳步推进“双语教学”改革。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各级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培养与选拔,积极培养教学示范效应显著的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带动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学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推动跨学科专业、跨院系合作,建设一批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成果优秀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5、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和学校教育发展规划思路为重点,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班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毕业生信息反馈、跟踪调查、质量监督等就业制度,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巩固和发展就业基地。建立健全校院二级组织管理体制,强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检查指导,建立大学生就业新型服务模式,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6、认真抓好学生教育管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规章制度,抓细节,严管理,确保学风建设、学生安全、贫困生资助、学生就业创业等工作取得实效。准确把握稳定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及时有效地指导和推进维护稳定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维护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用正面宣传覆盖和占领舆论阵地,推进维护稳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逐步实现维护稳定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三、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学校发展
1、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第十九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党委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竞争上岗、选拔考核等各项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效能和活力;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师生员工;进一步发挥学校理论研究中心的作用,推动理论研究、理论水平上台阶,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以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力。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学校特点,切实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和活动内容。
2、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认真总结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强化推进措施,大力培养和树立在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巩固学风教风建设成果、强化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创先争优的典型,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校师生员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有效的反腐败工作监督机制。以关注师生利益,服务师生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和机制,为师生员工创造公平的工作学习环境和公平的发展机会。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学术责任,严惩学术腐败行为,净化学术风气,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4、强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职能和岗位管理责任,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继续探索建立归属明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效益明显的资产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推行后勤服务标准化建设,改革完善后勤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员工整体水平,健全科学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服务监管,建立符合我校实际的后勤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各位代表,伟大的事业在鼓舞我们,宏伟的蓝图在激励我们,崇高的使命在召唤我们。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昂扬的斗志,不断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省内一流、西部知名、国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性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